世界标准日看重庆
小欣按:重庆的国际化接轨棒棒哒!
世界标准日看重庆 让“重庆标准”强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建成并通过市场监管总局验收
2019年重庆市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门联席会议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聘请重庆市第一批标准化专家
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头作用,重庆蹄疾步稳。
继重庆高规格组团访问新加坡、菲律宾和斯里兰卡之后,10月14日,第50届世界标准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传来好消息:《国际货运代理铁路联运作业规范》和《国际贸易货物交付与货款支付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已经进入批准阶段,《汽车货运代理服务质量要求》进入审查阶段,三项标准最快可在年内颁布实施。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准,重庆与世界各国的物流和贸易往来将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是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也是高品质生活的保障。重庆在标准建设方面还有哪些创新举措?带来了怎样的成效?如何让标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重庆标准走向世界
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主动权
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重庆逐步形成了国际货运代理行业铁路联运物流大通道的运作体系。但是,国际陆上贸易新规则的挑战客观存在,其中最基本的是国际铁路公路运输单证物权属性缺失。
建立并输出国际陆上贸易特别是国际铁路、国际道路运输相关的国家标准,通过区域合作加以推广应用,进而成为国际区域标准,输出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意义重大。探索建立标准化国际铁路公路运输单证体系,势在必行。
去年末,在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的协调下,市商务委启动了一项创新性课题——区域合作国际铁路公路运输单证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其目的是突破现行的国际铁路、公路货运单证作为运输凭证却不具备物权属性的制约,促进单证标准化项下的国际陆路贸易便利化,创新研发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国际贸易陆路运输相关的单证标准体系。
作为该项目的建设承担者,重庆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一方面立即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大型企业高管、行业协会等专家进行研发,另一方面对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东盟公路班车等国际铁路公路运营平台企业进行调研,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导入国际知名的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开发的货运代理运输凭证(FCT)单证作为核心单证。
围绕国际铁路、国际公路运输流程梳理,对单证及其背面条款、责任保险(保险条款、投保规则)和实际运用规则等内容进行规定,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三项标准,最终顺利出炉并进入相关报批程序。
用技术的力量推动重庆标准走向世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主动权,重庆市“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重庆市推进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标准化的开放合作,促进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互联互通。统一指挥和调度下,类似于上述三项国际运单的国家推荐标准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前不久,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电信联盟(ITU)第16研究组(SG16)全会上,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钟代笛教授担任编辑的32项标准草案获批,正式成为ITU-T国际标准;沙坪坝区推动的中欧班列独立蓄热控温集装箱技术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该标准成为交通部今年唯一制定的“一带一路”国际区域性标准,惠及更多中欧班列。
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当选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在世界镁合金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前沿影响,带动了“重庆标准”走出去;重庆邮电大学牵头制定全球传感器网络测试领域的第一项国际标准《传感器网络测试框架》,牵头制定的未来网络标准进入国际标准草案阶段,将在信息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市质量和标准化院与欧洲、东盟、东北亚、南亚标准研究中心建立工作协商机制,组织翻译标准文献200余份、15万字,有效促进国际标准化交流,免费发送WTO/TBT咨询通报48期,为1000余家次企业进行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咨询辅导;重庆轨道集团全面掌握跨座式单轨关键核心技术,创立完善跨座式单轨交通相关国家标准规范,以标准“走出去”助推单轨产业成功走向韩国、印尼等国际市场……
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已成为重庆各界一致行动
标准是国际经贸往来与合作的世界“通用语言”,是参与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同时,标准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2018年出台的《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作出重大部署。标准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正在形成共识。
在我市,《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共125处提到标准,还提出了健全先进标准体系、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加强标准推广应用等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对接国际一流水平,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希望企业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标准体系,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市场主体”等明确要求。
作为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市场监管工作的“四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积极推进重庆市标准化改革发展。
由此,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庆各界的一致行动。
前不久,国家标准委发布公告,由重庆润泽医药主导制定的《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钽材料》和主要参与制定的《外科植入物用多孔金属材料X射线CT检测方法》两项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
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医用多孔钽材料标准、第一个医用多孔金属无损检测标准。此两项标准的发布,将大大增强重庆企业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标准话语权。
支持润泽医药抢占标准技术高地,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竞争力,是重庆以标准为手段,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类似的受益者,在重庆比比皆是。
例如,重庆泰山电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实现行业内对应的国际标准全覆盖;重庆元和精细化工通过国内外标准比对分析,增加产品分级和检测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以及进口国标准,其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
从面上的情况看,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的通知》,国飞无人机、渝安创新科技、海立云科技等一批民营企业将发明专利转化为企业产品标准,以标准革新引领产品质量提升;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组织制定大数据标准130余项;荣昌区推进生猪交易平台标准化建设,建立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累计交易额突破800亿元;市科技局完成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二期行动,聚焦电子信息、汽车、轨道装备、生物医药四大领域制修订标准1336项,建立示范企业100家,实现工业产值5008.2亿元。
农业方面,全市累计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10项,持续推进149个国家级、54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服务业方面,人行重庆营管部开展全国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推进建立金融标准化水平评价体系、培育金融标准“领跑者”、探索质量增信融资制度等工作;市商务委推进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工作;九龙坡区被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万吨冷储物流等3家企业被确定为示范企业。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从学理上说,标准来源于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最新技术水平和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归纳、整理并规范化的结果,也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桥梁和纽带。
为此,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开展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重大主题专项研究。该项研究选择了功能材料、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物联网、电子商务与软件、高端制造装备、化工新材料、轻合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10个领域。两年来,组织相关产业联盟、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申报或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665项。153家企业建设成为科技标准化示范企业,通过标准实施实现产值3775亿元,从标准建设中收获真金白银。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重庆标准战略路径”
为蒸好一锅米饭,要专门组建“米饭科研组”,做上百次的试验,只为找到米与水的最佳配比。
这事就发生在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几年前,该院被纳入国家标准委第二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成为全国两个养老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而《米饭制作规程》则是该院承担的试点项目之一。
据悉,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养、护、医、康和人文关怀“4+1”全人照顾服务模式为核心,探索并搭建企业标准体系,确立101项企业标准,形成《适老设备规范》《米饭制作规程》等10项特色养老服务标准,服务满意度高达95%。
将养老工作转化为精细化的标准服务,让福利院的老人安享晚年,折射的是重庆在公共服务中使用标准化来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探索和实践。
又如,在城市管理方面,重庆市政管理部门开展了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要求着眼城市管理精细化,用标准化推进“大城细管”。为此,重庆加大了地方标准编制力度。目前,《园林绿化种植工程技术规范》等2项地方标准已公开发布,现在编地方标准20项。
同时,围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制定农村生活水污染物排放、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等一批环境质量标准;市应急管理局开展安全生产百部标准体系建设,推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隐患排查清单、执法检查清单”的“三标融合”,推动全市安全生产规范化;市委编办推进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行政许可标准化全覆盖,促进行政审批事项、流程、服务、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监督检查评价“五位一体”标准化,行政审批效能提升30%以上;市政府电子政务办牵头制定7项“渝快办”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科学细化量化审批服务标准,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以标准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重庆是怎么做到的?
从大局着眼,构建“四梁八柱”。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主导开展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研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即以通用综合标准体系为基础、以产业发展标准体系为核心、以环境保障标准体系为支撑、以标准绩效评价体系为导向,推动全市建立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该体系结合实际,在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工程和服务、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创新主体,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企业。重庆建机制、搭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源嫁接的通道。
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为例,这里引进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4个国家级标委会,组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军民融合专家工作组;与武汉光谷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享国际国内34个TC资源;加入中国标准创新联盟、泛珠“10+1”标准化联盟、西部标准联盟,搭建形成了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广东、浙江等20个省市标准化专业机构的技术交流平台。
同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建成了全市最权威准确的标准馆藏库,馆藏标准达82.7万册,收揽了国际国内最完备的标准和技术法规;建成重庆市标准信息服务网等5个信息化服务平台,服务对象涉及重庆“6+1”支柱产业和“2+10”战略新兴产业;集聚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检测机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各方力量,协同推进标准孵化中心、标准大数据中心、标准文化中心、标准评价中心和标准国际化中心建设。据悉,企业涉及标准事务的绝大部分需求都能在这里获得支持。
重庆标准化建设收获四大成效
一是构建了标准化“大格局”。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标准化的“先手棋”,市政府及各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重庆市推进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加强全市农业标准化、全市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编制和全市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等系列专项文件;各区县政府相继建立标准化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出台奖励补助政策,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二是增强了标准化“大供给”。全市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6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541项,累计发布地方标准1104项,为保障安全和满足基本需要、基础通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更好发挥了政府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改革“企业标准备案制度”为“企业自我声明公开制度”,所需时间由5-7天缩短至10分钟。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培育发展团体标准74项,1168家企业在全国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执行标准7250项,涵盖了11061种产品,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是推动了标准化“大融合”。标准化不仅在一、二、三产业的经济层面大力发展,而且被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逐渐普及推广,不断向社会、文化、生态等层面拓展延伸,并与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实现良性互动,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累计建设农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节能标准化试点示范区以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项目595个。
四是优化了标准化“大服务”。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委会和标准化工作组达到18个,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1个,获标准化工程师资格证书1015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准化技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
重庆出台方案加速构建成渝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
2021-01-08
-
2020年全国高校翻译专业师资在线培训开幕
2020-08-13
-
当重庆市新基建遇见电信新基建
2020-08-13
-
2020年翻译专业资格考试时间确定
2020-06-10
-
特殊时期出现的最牛中英混合段子为何牛?
2020-06-10
-
重庆协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2020-06-10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20年新年致辞
2020-06-10
-
How to Avoid Coronavirus?
2020-03-21
-
2019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召开出台口译规范
2019-11-11
-
华人翻译家林超伦的不凡人生
2019-11-09
网友留言评论